联系方式
你的位置:首页 > 规章制度 > 上级文件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项督查调研的情况通报

2023/3/14 20:59:33      点击: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普通高校: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有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各高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分析形势、找准问题、研究对策,今年9月上旬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调研的通知》(闽教办学〔2016〕18号),在各地各校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我厅于9月下旬至10月组织了8个督查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全省80余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调研。现将督查调研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1.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架构日趋完善。全省大部分高校明确把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制定并实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细则),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教学或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学生处或团委等部门)。龙岩学院还在二级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将创新创业组织领导落到实处。不少高校还建立起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机制。
   2.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进一步落实。大部分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着力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据统计,全省有30所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84所高校累计开设创新创业专门课程2196门(其中必修课1273门),62所高校配有创新创业课程专门教材。福州大学设立了创业学院、创业研究院,建立了“学校统一领导和统筹、创业研究院研究和规划、职能部门组织和配合、学院推动和落实、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厦门理工学院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投入经费20万元,打造4门创新创业慕课,建设8-12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制定学生开展创新制作、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和自主创业等学分积累、转换与认证,以及学业考核评价制度,多举措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许多高校配齐配强了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和专家库,积极挖掘校友资源,加强与校外企业家的沟通联系,请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到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教育引导、项目帮扶、成果转化等个性化服务。据统计,目前全省高校配备专职创新创业教师1679人,聘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1579人,有774人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专门培训。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由校内教师、优秀校友、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63人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库,对入驻基地的每一个项目团队配备创业导师,为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和有创业愿望、创业激情的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
   4.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各高校认真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认真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闽教学〔2016〕32号文件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场地,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服务学生的创新创业园区(基地),为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渠道搭建平台。武夷学院、三明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积极牵头会同地方政府和省教育厅共同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高校联盟”模式的校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每个基地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校内建立文化创意园、跨境电商园、产学合作园、卖场体验园、校外产业园等总面积1.1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园区。据统计,全省高校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80余个,总面积达24.2万平方米,入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1180个。
   5.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今年以来,全省80多所高校举办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476场次,获得各类奖项5407个,直接参与学生数超过10万人。学校赛事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催生出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推动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全省高校参赛项目总数达6312个,共有3万余名学生直接参赛,是上届的6倍,其中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武夷学院报名项目均超300个。在全国总决赛中,福州大学荣获高校先进集体奖并获得2项金奖。厦门工学院开展了“厦工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智能杯”大学生智能创新科技大赛等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6.创新创业资金(基金)不断增加。各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今年全省高校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经费达3471万元;有73所高校设立了创新创业资金(基金)、总额达8245万元,有31所高校吸引校外创新创业资金总计35.9亿元。厦门大学依托校外资源,设立了5亿元的凤凰花季大学生创业基金和20亿元的中科南强基金,用于扶持学生、教师、校友的创业项目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阳光学院建立了10亿元的“阳光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厦门理工学院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400万元,为每个创新创业项目提供3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启动金。
   (二)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日趋精准完善
   1.就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高校致力于健全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协调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校企联合、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为毕业生搭建就业供需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促进计划的实施,积极组织系列校园招聘活动,发布就业信息,开展政策宣传和就业援助。据统计,全省高校共为2016届毕业生举办各类招聘会4192场次,就业指导专题讲座1745场,共有3万多个用人单位提供岗位约68万个。三明学院邀请省、市有关专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和杰出校友到校开展系列就业指导讲座20余场,举办“就业指导大讲堂”50余场,辅导学生13000多人次。
   2.重点群体毕业生服务精准到位。各高校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建立2016届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对每一位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农村生源以及残疾等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共计1690万元,受众达1万余人。各高校还建立了未就业毕业生台账制度,对离校后的毕业生施行隔日联系动态管理,与人社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密切配合,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信息和工作衔接,实施离校未就业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3.就业培训指导及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省有86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78所高校有专门教材,校内就业指导教师1421人,聘请校外教师514人。各高校普遍建立课程教育为主、就业讲座为补充、就业培训与咨询为辅助的就业教育服务体系。福州大学成立了“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配备两名就业指导专职教师,主要承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职业咨询及指导相关科研工作。
   (三)大学生征兵工作成效明显
各高校认真落实2016年全国和全省大学生征兵工作会议精神,挂牌设立征兵工作站,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发放征兵宣传材料41万多份,向每位大学生发放《黄红武厅长致大学生朋友的一封信》,全面深入开展征兵宣传活动,落实征兵绿色服务通道。2016年全省大学生报名应征2.9万人,实际定兵6585人,占全省征兵总数的一半以上,超额完成了大学生征兵任务。
   二、存在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认识上有偏差。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认识不到位,未将该项工作摆上主要议事日程,组织领导机制不健全,国办发〔2015〕36号、闽政〔2015〕37号、闽教学〔2015〕23号等文件得不到有效落实。少数高校至今未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未制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有的虽成立了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但未发挥作用,且责任分工不明确,操作性不强;有的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未明确牵头部门,各自为阵,缺乏统筹协调,没有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一些高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面向部分学生、少数教师,工作局限在办几个实验班、开几个讲座、新开几门选修课、举办几场赛事上;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挖掘、研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实践课程,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存在优质课程少、教学质量不高、与实践教育相脱节等问题。有的高校至今尚未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未开设创新创业专门课程,处于无课程、无师资、无教材状态;未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得不到落实。
   (三)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规模与质量有待提升。部分高校未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未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未提供必要的学生创新创业场所和资金;一些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定位不准确,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有的单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理解为让学生到教学实训场所(基地)实习实训,把开设几个店面、小卖部、快递、电商等代替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建设。
   (四)创新创业类赛事活动开展不够广泛深入。部分高校对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大赛认识不到位,未举办校级创新创业类赛事活动,特别是第二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的高校发动面不广、参与人数少、项目不多;有的虽然参赛项目很多,但缺乏老师引领和校友参与,使得一些项目科技含量、市场价值和商业推广价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效果不明显。
   (五)毕业生就业精细化服务指导有待加强。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创业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不够,未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校园网等新媒体,分时段、分类别为毕业生精准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部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质量不高,指导教师多为行政人员、辅导员兼任。少数高校未落实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政策措施,档案、数据库建设不规范,个别学校存在就业率、签约率存在“注水”现象。
   三、工作要求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意义重大。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
   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责任担当。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实施方案,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落实任务分工和责任主体,狠抓研究部署,狠抓责任落实,狠抓督促检查,切实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努力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创新创业及就业工作典型经验。
   二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切实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办学特点,制定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开发开好专门课程,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各专业教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构建福建特色创新创业和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完善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实施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计划,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
   三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实践。认真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促进计划,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加快整合建设一批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实验室、实习实践训练基地,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研发、孵化空间、创业指导、政策咨询、信息网络、法律服务和资本对接等服务;探索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师徒创新创业”新模式和创新创业、就业类品牌赛事。

   四要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能力。着力构建有特色、分层分类的毕业生就业创业精准指导服务体系,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援助工作。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库,落实专项援助资金,举办各类招聘活动,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模式,为毕业生精准“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编制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充分发挥就业创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继续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福建省教育厅

2016年11月17日


© 2020 福州理工学院教务处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连江西江滨大道8号 邮编:350506 电话:0591-62990014 闽ICP备15015438